第1218章 为百姓讨朝堂四虎檄_大唐:我真不想当皇上啊!
笔趣阁 > 大唐:我真不想当皇上啊! > 第1218章 为百姓讨朝堂四虎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18章 为百姓讨朝堂四虎檄

 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为百姓讨朝堂四虎檄阿布出了酒楼,便直接将长安城里的人手汇聚了起来。一座平平无奇的院舍内,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味。阿布将刚才药房里取的跌打药,放在炉子里烧着。在他周围,几个穿着普通麻布衣服,看似是长安城里再寻常不过的百姓,恭敬地站着。“此番行动,唯一的目的就是将局势彻底弄乱。”

  阿布一边添着火,一边缓缓地说道。“这次你们要注意的地方也不多,唯独要切记一点。”

  “无论如何,不能让大唐的人察觉到有我们的存在,一切都要顺水推舟,宁可放满下速度,也不能操之过急。”

  “否则......只会给吐蕃带来大祸!”

  他抬起眸子,认真地叮嘱了一声。现在的长安城,虽然混乱,但混乱的根源,还是在于党争,是朝廷内部的矛盾。可一旦让他们知道,吐蕃也牵扯进去了,那就是外敌。阿布对现在的大唐还算了解。要是有外敌环伺在一侧,那些人指不定会先联合起来对付吐蕃。反倒是让吐蕃落入了不利的局面。所以让苍鹰的人混在其中,顺手施为,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做法。总之,要把一切的事情都推到郝处俊那些人的身上。站在院子里的人对视一眼,相继点了点头。“放心吧,我们明白!”

  “嗯,那便去吧。”

  阿布挥了挥手,让他们离开了院子。随着这些人的离开,整个长安城里苍鹰成员,也都开始行动起来。这些人混入到长安城百姓的人群中,开始挑拨着越来越紧张的局势。接下来的几日。朝堂中的变故,很快便开始波及到了长安城的各方各面之中。比如经济、民生......许多基层的官员罢工之后。城里的百姓很快就发现了异常。一开始,是长安城县衙到了晌午,还未曾有小吏开门。有百姓击鼓鸣冤,想要报官,可无论他们如何敲鼓,那县衙里都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动静。紧接着,便是各个处理基础事务的部门,也都紧闭着大门。一些想要出城的,办个通关文牒,都根本找不到官员。而没有官员盖章,对于这些要出城的人而言,可是一个大麻烦。古代可不像是现代,出门只需要一台手机,一张身份证,出门去哪儿都不怕。在这个时期,要是没有通关文书,随意出行,那可是犯法的。一旦被人抓住,可是要被直接抓紧大牢里的。这种情况下,没有官员给他们盖章发放文书,自然没有敢冒险出城。时间耽搁得久了,百姓自然会心生怨气。一些百姓竟然聚集了起来,跑到了承天门,想找陛下要一个说法。至于这其中有没有受到有心人的挑拨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而李炎在得知此事后,自然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。恰恰相反,早在那日大朝会结束后,朝廷便迅速行动了起来。首先是监察院与不良人,几乎是倾巢而出。配合着不少还未辞官的武侯,稳定市坊的秩序。接着,又从商部、工部、五大院里抽调人手,去填补空缺下来的官职。可想要一次性恢复各个部门的政策运行,无疑是天方夜谭。许多部门,眼下的朝廷根本无法顾及到。这才有了眼下这般局面。承天门外,上千名百姓聚集在了一起。在人群之中,有几个书生打扮模样的人,正手持着毛笔,在白纸上书写着檄文。这檄文的内容也颇为有趣。要说今日之局,分明是郝处俊一众人因党争所行之事,责任尽在于他们。可檄文里,则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马周、上官仪、于志宁、高季辅四人。说此四人,靠着陛下的恩宠,在朝堂上排除异己、党同伐异。最终导致逼得郝处俊、崔敦礼等贤臣无奈罢官。只能用这种方式,企图唤醒陛下。百姓而今请愿,便是要罢免这四虎官职,让贤臣重掌朝堂!这便是这纸《为百姓讨朝堂四虎檄》中主要表达的内容。书生将这檄文写完,晾干了墨迹,这才拿着它一步一步往承天门口走去。“站住!”

  守着承天门的皇宫禁军满脸警惕的拦住了书生。要知道,这承天门关系着皇宫的安危。一群人聚集在此,本就不妥。然而禁军们还不好强行驱逐,毕竟现在整个长安城,就好似一个火药桶。只需要一根小小的引线,就能把城里百姓的情绪给引爆。在宫里没有下达命令前,他们还真不敢对这些百姓动手,担不起那个责任!但看着这些人聚集在外面,禁军们自然也不会给他们什么好脸色。书生倒也没有强闯,只是双手举着檄文,一言不发。禁军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起来,喝道:“你这是何意?”

  “求陛下,看清民意!”

  “这是民意?”

  这名禁军眼睛一瞪,“你这妖言惑众之辈,信不信老子直接把你押入天牢!”

  书生轻笑了一声,“为民请愿,就是舍了草民这一身性命,哪有何妨?”

  这副清高的模样,让禁军心里的火气腾一下就升起来了。究根到底,这些百姓之所以聚集起来,还不是因为这些书生在这胡言乱语。这名禁军看着书生,目光越来越不善,一只手甚至放在了腰间的佩刀上。就在他即将拔出佩刀时,一道沉闷地低喝声从身后传来。“够了!既然是为民请愿,那就替他上呈给陛下吧。”

  禁军扭过头,就见到了一个黑面虎须的男子朝着这儿走了过来。“鄂,鄂国公?”

  这名禁军愣了愣,倒是没想到此刻过来的竟然是尉迟宝琳。尉迟宝琳迈着大步走了过来,从书生的手里夺过这一篇檄文。随后扫了一眼这檄文的标题,浓黑的眉毛不经意间一跳。好家伙,连马周、上官仪几人都被打成大奸佞了。这群人颠倒黑白的本事还不小啊。“草民,拜见鄂国公。”

  书生手中的檄文被夺,也不恼,反而恭敬地作揖道。尉迟宝琳看了书生一眼,冷哼一声:“我会把这檄文带给陛下,现在你们就不必闹腾了吧?”

  “呵呵,那要看陛下之后的决意了。”

  书生轻轻一笑。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说,要是陛下没有按檄文里的做,那他们就依然会守在承天门外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